近年,在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關于337調查的聲音不斷,如高通對蘋果使用英特爾芯片的iPhone手機提起337調查;美國Global foundries公司就半導體設備及其下游產品,對臺積電、博通等企業提起337調查;最近,諾基亞就計算機、平板計算機及其組件和模塊對聯想提起337調查。
發起337調查,已成為老牌科技巨頭同中國制造競爭的常用手段,領域涉及制造業的方方面面,主要包括家具、健身器材、室內地面鋪設材料等,其他被指控產品還包括汽車零部件、藥物、計算機及化工產品。
早期遭遇337調查的大量是中國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,本身利潤微薄,不熟悉國際規則,經常選擇不應訴,而不應訴會導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做出“缺席判決”。相比于不應訴的“缺席判決”,選擇應訴的結果就會好得多。根據統計,選擇應訴的中國企業15%會贏下投訴,32%的案件中,申訴方因各種原因在沒有完成訴訟的情況下撤回了申訴狀。35%的案件,雙方達成和解。而在應訴后輸掉投訴,被判違規遭受排除令的僅占5%。
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,對于國際規則的熟悉和掌握,337調查涉及更多的中國大型企業。這些大型企業實力雄厚,在美國市場深耕多年,2020年一季度,聯想在美國PC市場份額為17.5%,出貨量超200萬臺。在全球市場中,聯想以24%的市場份額及超過1200萬臺的出貨量居于領先位置。對于聯想這樣實力雄厚的企業,面對337投訴一定會聘請當地專業律師,認真應對。
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領域的空心化企業為謀取專利收費而發起337調查,近年來逐漸成為行業顯著特征。空心化企業,是指企業放棄實體經營,轉而投向虛擬經濟的行業,在通信產業有一批沒落的貴族,如諾基亞、摩托羅拉、北電網路等。這些企業曾經都是行業的龍頭,但因科技和市場形態巨變,加上自身改革步伐緩慢,從銷售冠軍到經營狀況每況愈下。賣掉實體業務部門后,留下來的是高達幾萬件的專利。
空心化企業一方面用這些專利組成專利池收取專利費用,另一方面會把一些專利出讓給高智、Acacia等專利NPE公司(非專利實施主體),且與這些公司約定,在收取專利費后返還給自己一部分專利收入。
諾基亞曾是手機市場龍頭,2000年輝煌時期市值近2500億美元。在蘋果iPhone和安卓陣營夾擊下,2014年4月25日,諾基亞宣布完成向微軟出售設備和服務業務。微軟以37.9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,另外支付16.5億歐元購買諾基亞擁有的8500件專利的10年使用權。諾基亞出售硬件等實體業務后,不再需要保留大量專利保護自身硬件產品業務,不再顧慮自產產品是否可能侵犯他人專利,開始采取更為激進的專利許可手段,利用其掌控的大量通信技術專利來收取專利許可費,成為其市場運營的重要模式和盈利手段。
對于空心化企業發起的337調查乃至專利侵權訴訟,根據統計數據,應訴不一定輸,甚至贏面更大。如愛立信以5件專利侵權為由在美國對TCL提起專利訴訟,其中1件專利在地方法院的判決中賠償額達1.1億美元。但專利訴訟打了5年,愛立信的5件專利全部為無效,愛立信在初審時獲得的1.1億美元賠償也被撤銷。進行337調查本身也是雙刃劍,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于337調查的裁決不涉及賠償,且原告自己也要負擔昂貴律師費用(即使勝訴也需自行負擔)。
面對337調查,有實力的大型公司會選擇積極應訴,一般會聘用在美國(尤其是在華盛頓)和中國都有代表處的律師事務所,這樣便于溝通聯系。嚴格遵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行政裁決官的時間表,配合做好調查階段的質詢、提交材料、現場調查、出庭作證等相關工作。如果案件至關重要,對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最終裁定還可上訴至美國巡回上訴法院。
除被訴企業的主動應訴,各國對于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,如收取不公平高額專利費,將專利訴訟、禁令作為威脅工具,違反限制性承諾等違反“合理和非歧視性的條款”FRAND原則的行為,會采取反壟斷審查的方式進行規制。2015年2月,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對高通違反中國的反壟斷法律作出裁決,高通被罰款60.88億元,同時針對高通的手機專利授權行為作出多項監管要求。
濫用知識產權一時可能獲得利益,但是長久看同樣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。這樣的風險可能遠遠超出勝算5%的337投訴。對于空心化企業發起的337調查,積極應訴贏面是很大的。
信息來源:中國貿易報